为学习和弘扬我院“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的先进事迹,根据报社党委的学习部署,5月28日上午,第二党支部组织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职工共22人,通过支部微信学习平台进行了学习交流。
大家在深入学习先进事迹的基础上,纷纷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感想和体会。通过学习交流,大家认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先导专项和“率先行动”计划。2012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中科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以推动对特定脑功能的神经联结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及模拟,蒲慕明任首席科学顾问。在先导专项的支持下,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的建设才有了稳定保障。
成功还取决于未雨绸缪布局在先。神经所建立之初,洞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的蒲慕明就设定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起步期(1999年至2004年)要有好文章在高质量杂志上发表,把神经所的体制、机制、科研文化建立起来;成长期(2005年至2010年)要有较多研究组建立国际声誉,实现转型发展;收获期(2011年至2020年)要有重大科学发现、开创新领域并出现世界级领军人物。
参加讨论交流的党员、积极分子都被“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脚踏实地甘于寂寞的精神深深打动。特别是在灵长类研究的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神经所内外不少专家对体细胞克隆猴研究并不看好,而且连续失败5年的环境下,孙强团队仍然坚持科研持续攻关。大家认为,这样的工匠精神难能可贵。
而神经所蒲慕明一直坚持“英雄不问出处”的求贤用人之道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很多党员在交流中认为,这种不拘一格、人尽其用的人才观体现了科研人员要靠本事说话,而非靠“头衔”说话。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没有光鲜耀目背景的孙强团队却个个“身怀绝技”,都是各项技术环节的顶尖人才。团队的首席兽医王燕是一位技术员,只有高中学历,但她在训练猴子、孕产监测、剖腹产技术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对于团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正是他们的协同作战,使得团队最终走向了成功。
通过交流学习,大家纷纷感到“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身上体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不骛虚名、脚踏实地、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科学媒体人,这种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这种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7位同志还向支部递交了学习心得体会。
刘书记在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中指出,把一个科研团队的成功原因讨论透彻,其实就会明了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着力点到底应该在哪里;感觉在蒲慕明、孙强、王燕三位团队核心成员身上,还有不少可以深入挖掘的故事点;这种学习交流形式很好的体现了党建促进业务的目的,希望这种方式能够坚持下去。
鉴于支部党员的工作性质,第二党支部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党建活动,今后将继续进行党建活动形式创新,通过党建促进报社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