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我社“科报讲坛”活动邀请《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来到报社,以“大国需要大飞机——大飞机与大国工业”为题,向我社全体党员和采编人员做了一场关于大飞机前世今生和未来前景的专题报告。
5月5日,中国 C919大飞机试飞一次成功,引发举国欢腾。千万中国百姓再次生发出大国盛世的无比自豪感。王亚男介绍,“大飞机”在航空工业中并没有明确概念,更多的是中国百姓对她的爱称。他从专业角度剖析说,C919试飞成功,是我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代表着我国步入航空大国行列。但与此同时,试飞成功只是一个起点。任何大飞机要真正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一共要跨越三道险关。
一是研发制造关。大飞机并非小飞机的简单放大,涉及到的技术难关和工艺难题很多很复杂。大飞机的研发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是适航审定关。大飞机要进行商业运营,需要事先由政府指定的适航审定机构对其进行性能检查与评定,通过审定认证的飞机才能获得运营资质。
三是市场运营关。大飞机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商品,最终成功的标签只能由竞争市场来贴上,必须通过不断改进来不断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最终才能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王亚男介绍,第二关的适航认证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的多年积累和整体水平。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相对美国和欧洲来说,起步较晚,估计仍有着十数年的差距。虽然中国自己的 CAAC 标准与美国FAA标准的认证技术体系基本相同,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尚未得到世界上的广泛认可。因此,中国的C919要想畅行世界,首先需要通过美国FAA标准或欧洲 EASA 标准的适航认证,而从历史经验来看,要过这一关并不轻松。再加上国产发动机技术尚不成熟等因素,C919试飞成功,只是中国大飞机工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前景光明,但道路并不平坦。
谈到C919对中国的意义时,王亚男指出,大飞机试飞成功,首先为中国航空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希望和保障,有助于调整优化“军强民弱”的中国飞机制造业格局,促进中国整个航空产业发展的更加均衡;其次,大飞机制造将成为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将对中国工业从低端转向高端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促使技术创新优势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要素。
报告会上,王亚男还用大量丰富的图片和故事,向听众生动展示了世界飞机制造史上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了许多著名机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通过王亚男详实的案例介绍,听众们对中国大飞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报告会由张明伟副总编辑主持。我社全体党员、中层领导人员和采编岗位员工计4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亚男主编作报告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