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打造有影响力传媒品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园地
我社召开4月份采编业务研讨会
2015/4/27 编辑:
【打印】 【关闭】

  4月22日上午的报社一层会议室,“火花四溅”。我社4月份采编业务研讨会正在这里举行。针对“对于有争议的新闻选题如何做到平衡报道”这一主题,来自报社总编室和专刊中心的编辑、记者围绕转基因、基因测序等本报近期和远期的诸多报道案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研讨会上,专刊中心郭勉愈、赵广立、陈彬、李勤等围绕主题,分享了他们在策划和采访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大家一起思考和探讨这方面的经验。

  郭勉愈从“平衡”的内涵、科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国外学者对于转基因报道的认识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她对“平衡报道”的理解。她认为,作为媒体人,必须要追求全面报道,告诉人们事实,帮助揭示事件的真相。

  近期,我报相继刊发关于转基因的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本次研讨会上,赵广立作为报道参与者之一,与大家分享了由这一案例引发的他对新闻“平衡性”的思考,并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是不是终极追求?”这一问题。在他看来,平衡报道不是绝对真理,只是问题性报道的一般要求;媒体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人们事实,做到全面呈现。

  受赵广立的启发,甘晓随后又提出了两个问题:在平衡报道的同时怎样才能做到观点鲜明?就平衡报道而言,是观点上的平衡还是技巧上的平衡?作为亲历者之一,专刊中心二编室主任李芸也向大家提出了由这一报道引发的一个思考:作为科技类媒体,如何更好地包容人文学者的声音?这些问题将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期间,专刊中心顾问黄安文“自告奋勇”走上台前,从选题、做版到最后定稿,分享了他的经历。他指出,《中国科学报》坚决反对伪科学,支持科学的力量,义不容辞地维护科学的权威。同时他也强调,不能忽视外界的声音,要珍惜《中国科学报》多年来积累的声誉。

  随后,大学周刊陈彬总结了他在做有争议的选题时的报道经验。他认为,面对这类话题,应该做到三点:摆出来,通过冲突引发公众思考;沉下去,寻找争议话题内部联系;想明白,将倾向性隐于报道之中。

  技术经济周刊李勤在分享此前我报基因测序报道的经验时认为,一定做到“发声权利的公平”。

  最后,主持本次研讨会的专刊中心副主任计红梅在总结时表示,全面、客观地进行平衡性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一种态度。但是,平衡性报道并不意味着观点的不偏不倚。在做到技巧上的客观、公正的同时,一个鲜明的、有高度专业水准的新闻观点一定是好记者追求的目标。报纸在秉持自身价值观、注重读者体验的同时,也要努力包容并展现更多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