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打造有影响力传媒品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园地
本报召开2014年两会报道总结会
2014/3/26 编辑:
【打印】 【关闭】

  3月20日, 报社召开2014年两会报道总结会。总编室上会记者、编辑以及部分周刊同志结合参加两会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我社社长、总编辑陈鹏对本报两会报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参加两会报道的所有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总结会上,大家认为,今年的两会报道通过几块通版和导入“关键词”的形式,做深做足本报“科”字文章,主题鲜明,主线突出,版面鲜活,有亮点,有创新。为今后相关重大战役报道收获了经验,增添了信心,同时,通过总结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陈鹏在认真听取了与会编辑记者的发言后指出,作为办好《中国科学报》的重要力量,总编室要充分发挥编辑导向作用,做好大新闻,抓到活新闻,力争多出有《中国科学报》特色的好稿件。他还就今后两会报道工作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进一步思考事先策划和现场“抓活鱼”之间的关系,拿捏好一线记者的现场报道与整体策划之间尺度的问题。要敢于冒、大胆闯,希望今后看到更多鲜活的有冲击力的好稿子。

  第二,加强两会报道的微传播。总编室应协调好与科学网和微博、微信等微传播的工作,做到报网同步推进,增强新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报社给每位记者配备了相机,但拍摄回来的照片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今后遇到重大活动,可以在会前提前做摄影等方面的培训。

  第三,善于综合利用素材。两会期间各种信息应接不暇,《中国科学报》的记者不要人云亦云。很多科技问题实际上可以“跨界”去谈,要用社会普通大众的视角来看待这些专业问题,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因为99%的读者谈科技问题都不会是非常专业的。立足本报特色,又同时吸引眼球,这样的文章传播效果一定会更好。细节和素材永远不会浪费。今天用不到,明天能用上;这篇文章暂时用不上,另一篇文章很可能是好素材。

  最后,陈鹏希望报社同志把握机遇,潜心学习,力戒浮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自己和报社都有更大的发展。

  会议由副总编辑郭道富主持。我社党委书记刘峰松参加了总结会。